Wednesday 29 December 2010

春天里

这首民工版的《春天里》,唱得狠给力,听得狠难过。





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春天
那时的我还没剪去长发
没有信用卡没有她 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
可当初的我是那么快乐
虽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
在街上 在桥下 在田野中
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
如果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 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 这春天里

还记得那些寂寞的春天
那时的我还没冒起胡须
没有情人节 没有礼物
没有我那可爱的小公主
可我觉得一切没那么糟
虽然我只有对爱的幻想
在清晨 在夜晚 在风中
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

也许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 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 在这春天里 春天里

你是这此刻烂漫的春天
依然像那时温暖的模样
我剪去长发留起了胡须
曾经的苦痛都随风而去
可我感觉却是那么悲伤
岁月留给我更深的迷惘
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
我的眼泪忍不住的流淌

Tuesday 16 November 2010

老男孩 -- 筷子兄弟

无论现在身处何地、无论现在在做什么,作为奔四的70后我们都有很多没有实现的梦、曾经错过的人、悔不当初的事。直到看了《老男孩》,一切都象电影片断一样,浮现在眼前……





Tuesday 31 August 2010

新居 之 “金聚”




后院的角落里有一个桔子树。当时看房子的时候并没有注意,搬进来之后才发现树上已经结满了桔子。因为小小的桔子隐在在相同的颜色的树叶中。心中暗自高兴,希望这些金色的桔子可以给我们带来“金聚”的好彩头。

一天天的盼着桔子开始变颜色。迫不及待地把第一个变色的桔子摘下来。但是很快就发现根本忙不迭。有时下班晚了,天已经黑下来了,没法摘桔子了。但是每晚都有果子狸(possum)到后院光顾,帮忙收获。如果我开着床头的灯在看书,他们会一直跑到deck上面顺着灯光张望。没想到在中国是大名鼎鼎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萨斯的元凶,在这里是最稀松平常的小动物。

白天有Cocotu(澳洲本土的一种鸟,浑身白色,模样俊俏,叫声难听无比)会来,它们不光是把桔子叨在地上,吃得满地都是,更会叼几个放在大门口,好像在我们下班回家的时候告诉我们,“嗨,我今天又来吃你们的桔子啦!”还真拿它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不过一个多月的光景,我们的桔子树就从硕果累累,又变成了枝繁叶茂,再也寻不到一颗桔子。



第一次采摘的几颗桔子


硕果累累的枝头


周末的一次大采摘


被果子狸和Cocotu弄的满地的桔子

金色猕猴桃(Gold Kiwi)


有一次无意中和一个朋友谈起来Gold Kiwi,好像在国内没有见到过。有点奇怪的是,这里的普通猕猴桃是不分季节的,一年四季都有,而这种金色的却只有冬天几个月份可以见到。
这种猕猴桃不想普通猕猴桃一样,碰到不熟的会把牙齿酸掉。它的果肉是淡黄色的,而且保证个个香甜可口。写到这里,口水马上要流出来了……。
(不要对我说猕猴桃原产于中国,不能叫洋水果)*_*

花胶糖水

花胶即鱼肚,并不是鱼的肚子,而是各类鱼鳔的干制品。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主要营养成分是粘性胶体高级蛋白和多糖物质。据测定每百克干鱼肚含蛋白质84.4,脂肪0.2克,脂肪0.2克,钙50毫克,磷29毫克,铁2.6克 。

鱼肚味甘、性平,入肾、肝经; 具有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之功效; 治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等症。

经朋友介绍,直到新西兰有一家店的鱼肚很正宗,而且没有经过漂白处理。颜色看上去不像大多数店里的白色或淡黄色,而是淡褐色,但是更健康。经过烹调,鱼肚还是呈现出原来的白色。

所有滋补品的烹调过程中,隔水蒸是营养保存最好的。下面的花胶糖水很简单,但是一个父亲开中餐馆的朋友的家传菜谱。

材料:花胶3条、姜片、红枣、枸杞、桂圆肉、蔗糖片适量

做法:
1)花胶放在冰箱里隔夜泡发(24小时),
2)发好的花胶重新加水和以上所有材料,入笼屉大火烧开再小火蒸2个小时即可。








小女语录 (十一)

1)

前阵子快到英女王的生日(是澳洲的公共假期),女儿那一周的演讲主题是谈论任何关于英女王的事情,我也在网上搜了一点,例如为什么女王的丈夫不是国王(中文说起来有点别扭,应为中的英国女王是“Queen Elizabath”,而Queen 也有皇后的意思。

下午放了学,显然女儿在课堂上学了不少关于女王的事情。“妈妈,你知道吗? 我们说的女王其实是英国女王,她住在伦敦呢,澳大利亚本身并没有女王,这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了,应为澳大利亚属于英联邦……”

“那太好了,那等我长大了,就可以当澳大利亚的女王了。我本来还以为澳洲已经有自己的女王了呢。”

“你为什么想当女王呢?”

“当了女王,就可以对别人发号施令,(她的原话是 boss other people around),要求别人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

“假设你现在就是女王了,你要先下一道什么命令呢?”

她不加思索地说,“妈妈,你现在就去超市给我买一盒冰激凌。”(因为这里正值冬季,我不许她吃任何的冷饮。)

2)

今天女儿又一次要求给她生个小baby。我问她这次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以前讲过baby也是象她一样的小孩子,不是玩具,不可以说因为别人有,所以我也要有。

她想了一会,说,你以前说过我小的时候也想别的小baby一样没有牙齿、不会走路、不会说话,是一点一点长大的,但是我都记不得了。如果你再生一个的话,我就可以看看小baby是怎么一天天长到我这么大的。

3)

住在隔壁的邻居送来了她女儿以前穿过的校服给我们,女儿很高兴,一定要第二天就穿着去上学。我一时疏忽,就没有把贴着她女儿的名字标签从衣服上撕下来。哪知问题就来了。

她班上一个平时和她很要好的男生发现了她的外套上有别人的名字,马上告诉她,见到别人的衣服要交给学校办公室,而不是据为己有。女儿告诉他是邻居送给她的。

“那为什么没有你的名字在上面呢? 你妈妈会把你的名字贴在上面的。”女儿生气就没有理他。

午饭过后,女儿出去玩就把外套脱下来放在书包里。结果他的正义的同学从她的书包里拿了外套交给了某高年级同学。

放学的时候,女儿都快哭了,她说那个男同学也明白自己做错了,但是他也忘了把衣服给了谁了,所以外套不见了。最后她气愤地说,“我恨死他了,这辈子都不会嫁给他!”

我一头雾水,第一次听到这种咒骂的方法。

索性晚上回到家里不久,邻居又拿着那件外套站在门口了。原来那位高年级同学把外套送给了学校办公室,办公室又按照上面的名字把它送给了邻居的女儿。这件外套旅游了一圈又回来了。

无黄油版香蕉面包








从前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苹果酱(Apple Sauce)的妙用。它可以等量地替换任何烘培配方中的黄油,起到同样的起酥的作用,而比黄油健康的多。我本不是烘培专家,所以就从自己最拿手的香蕉面包下手。





和以前用过的香蕉面包的配方完全相同,只是用苹果酱替换黄油,效果非常好,还带有淡淡的苹果味。




如果想更健康,还可以自己动手做苹果酱。网上的配方很多,贴一个在下面,有空的时候试一试。


What you need:



1.25kg of apples (granny smiths are good);

1 teaspoon of ground cinnamon;

2/3 cup of honey;

1 cup of water;

stove top;

large cooking pot;

potato masher.



What to do:

  • Peel your apples, get rid of the cores, cut the good stuff into small pieces.

  • Get a large pot, put all of your ingredients in (except the apple cores; they're not good) and bring them to the boil.

  • Once you've got them boiling, reduce the heat, put a lid on the pot and simmer for about 20 minutes.

  • After 20 minutes of simmering, the apples should be nice and soft. Take advantage of this softness by mashing them to a pulp.Note: if you want a really smooth apple sauce, you can put the mixture through a food processor.

  • Keep the sauce in containers in the refrigerator. I find it best to leave the sauce cold for adding to cold food but warm it up before adding to hot food.

中西文化对撞 之 孙悟空大闹天宫

每天晚上给女儿读的故事都是英文的,让我心里有点着急。以前从国内带来一些中文的故事书,但是她不喜欢听。我仔细地对比了一下,发现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英文的故事主要是以娱乐为主,或是个有意思的日常小故事、或是满足一下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中文的故事力图做到“寓教于乐”,每个故事的后面都跟着个做人的道理,反倒觉得没意思了。

有一天,我决定在每晚的故事书以后,再讲一段西游记里的故事。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里面,只有《西游记》比较适合小孩子。女儿也欣然应允。


关于花果山水帘洞这一段我没有详细地讲。我只要求她记住有个猴王(Monkey King)的名字叫孙悟空。下面重点将大闹天宫。

我说,有一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

小女问,谁是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就是天上的皇后,’Queen of the Haven’。”怕她理解有误,我加上英文解释。 不料她马上打断我说,“我知道我知道,她的名字叫玛丽亚,她还有个儿子,就是耶稣呀,我们在Scripture 课上学过……”

我当场一脸黑线(网络流行语),“不是这样的,中国的和外国的不一样。中国的天堂里面呢……,国王叫玉皇大帝,她的老婆叫王母娘娘。”其实在这之前我也从来没认真考虑或他们两个人是什么关系。

“原来是这样的,”女儿恍然大悟,“我就说呢,上帝是说英语的,孙悟空是说汉语的,他们没办法讲话呀。”“对对对,你真聪明……”,我有心纠正她,上帝的母语也本不应是英语的,圣经也是希腊语写成的。看来这些她们的学校里并没有讲,我还是留待几年后再说吧。

我接着讲,“他们请孙悟空去参加蟠桃大会,有很多很好吃的桃子……”

“妈妈,猴子是不吃桃子的,猴子只喜欢吃香蕉。以前的看到动画片上都是这么说了,ABC kids里面也演过,记没记得我们上次去动物园?那里的猴子也在吃香蕉呢。”

我的汗就要下来了。我真心希望周星星同学能够马上亲临现场,和女儿大话一番。“还真是这样的啊,我觉得呢,可能是这样的:澳大利亚的猴子是吃香蕉的,因为这里的香蕉又大又好吃。但是在中国,桃子又多又好吃,所以中国的猴子更喜欢吃桃子。”

“哦,我明白了”,“那么,日本的猴子喜欢吃什么呢,马来西亚的猴子喜欢吃什么呢?还是香蕉桃子吗,还是其他的水果?”她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来自日本,一个来自马来西亚。

我正在思忖答案,她已经睏得睁不开眼睛了,喃喃地说,“我要去告诉同学们,他们还以为全世界的猴子都只吃香蕉呢。”

Friday 16 April 2010

新居 之– 回到“妈妈叫你回家吃饭”的日子



忙活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搬了新家,收拾出了个大概。这个房子在一条非常安静的小街上,没有通路的,英语里叫Close。一共只有十几户人家,可惜没有中国人。我们刚搬进来的第二天,满屋子里都堆满纸箱子的时候,门铃响了起来。是我家后面的邻居家的小女孩,她说,她是我们的新邻居,名字叫Jessica,来自我介绍一下。她看到女儿和她穿同一个学校的校服,欢迎我们随时到她家里做客。我很感动,有点不知所措,仿佛回到了小时候邻居随时推门进来借把盐的日子。

现在学校放假,除了女儿每周去两次“Vacation care”之外,其它的日子我都陪她呆在家里。这时候街上的孩子也多起来了。邻居家门口有几个橘红色的塑料隔离墩,孩子们骑自行车的时候就把他们摆在街上,把道路分成一条自行车道和汽车道。因为只有住在这里的人才会把车开进来,所以公路变成了他们的游乐场。女儿很兴奋,很快和他们玩起来了,还带她的新朋友到家里来参观。我也渐渐地认识了不少街上的邻居们,到他们的门前去打招呼。他们告诉我,他们最少的都在这里住了十来年了,其中我们右侧的邻近是有这条街就住在这里了。每年的圣诞节他们都要在街上办“street party”, 整条街上的邻居都会来参加,狂欢到半夜。“你可以随便喝酒,因为就在家门口,喝醉了也无所谓。”一个邻居这样对我说。因为澳洲对酒后驾驶的处罚很重,所以过节狂欢的时候都要提前预订回家的出租车,或者在酒店订房间,睡到第二天酒醒了以后再回家。所以这里可以开Street Party是多么幸运的事。

就像小时候住平房的时候一样,每家人都知道别人的家长里短。因为邻里间一眼可以认出街上的陌生人,各家的孩子都在一起上学、在一起玩。我们刚搬过来的时候,有个国内的小亲戚在我家住了一段时间,加上女儿动不动就对别人提起“我姐姐如何如何”,以致于有好几个邻居都问我到底有几个孩子,因为他们偶尔会看到一个大些的女孩子从家里出来。

前一阵子,网上突然冒出了“贾君鹏,你妈叫你回家吃饭”的流行语。之所以能流行起来,想必很多人的童年都想我小时候那样,放学之后到同学家写作业,或同学到自己家写作业,然后出去跳房子、或跳皮筋什么的,直到天黑被妈妈叫回家吃饭。现在我们仿佛又过上了那样的日子,孩子们在街上玩,天黑的时候会各自回家吃饭,或是被妈妈叫回家吃饭。

马克思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看来真的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Sunday 7 February 2010

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金刚经》里面的一句话。以前听一位喜欢佛经的朋友讲过,也许当时没有这样的心境,一直不能体会。在一天上班的火车上,心里被一些事情烦扰着,随手翻开刚从国内买的《求医不如求己》,刚好看到中里巴人关于这句话的解释,觉得忽然之间明白了。他说,心就要象一面镜子一样,有人到了镜子前面,镜子就呈现他的影像;然后他离开了,镜子里面什么都没有留下。物来则应,物去不留,就像一句禅语:“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就是从来不把事情留在心里。“而生其心”,是指这样才能让心自然的生长,不受过去的事情的影响和牵绊,没有恐惧和忧虑。

这是一个人的本心,除非自己要改变,否则别人无法帮你改变。Jim Rohn*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关于人的本心,不没有办法靠他人辅导和帮助的。一次,他做完一次演讲,听到一个年轻人兴奋的挥舞着手臂大声说,太好了,我要从现在开始发奋,改变自己的生活。还有一个年轻人打着哈欠说,没有什么特别的,这种讲座听了多少次了,一点用都没有。他说,为什么同一个讲座,不同的人听了以后的效果如此不同呢?因为听的人不同,我也没有办法把第一个年轻人变成第二个年轻人,因为他们的本心是不同的。所谓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只适合第一种人,他们的心是只空的杯子,等着有意的信息倒进来。有些人的杯子被过去的东西填满了,所以倒不进新的东西了。

很早之前听说的一句话,不想接受新鲜事物就是衰老的标志。所以,一直努力连滚带爬地跟着潮流走,流行音乐就是个很好的尺子。象父母还是觉得“洪湖水浪打浪”最耐听一样,我们也固执地觉得我们年轻那会儿的流行歌曲最耐人寻味。因为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总会爱上某个人或几个人,而那个人可能爱我们,也可能不爱或者伤害我们。很多年之后,青春已经死了,但记忆还活着,这个人,就等于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生命轨迹。那么多年以后,那些曾经陪伴我们的久违的老歌如果突然在耳边想起,我们会想起他/她,想到我们逝去的青春岁月,最后眼泪横流。因为我们没有“无所住”,是这些过往的情绪加重了老歌在我们心里的地位。这次去墨尔本的路上,车里一直放着刚从国内带回来的流行歌曲,歌手中除了李宇春之外,我一个都没有听说过。但是也觉得很好听,有的很伤感,有的很煽情,相信有些也会永驻在现在的小姑娘小伙子们的心中。

把所有的经历变成财富、而不是负担;把心打开接受所有的新鲜事物,活在当下;不想留住,就不会怕失去……,真的是很美好的境界。这是种至高的境界,不是用来实现滴,而是用来靠近滴。



*Jim Rohn,美国成功学教育的实践者和先驱,当年安东尼罗宾就是推销他的演讲的门票而挖到第一桶金的。虽然安东尼罗宾在自己的作品和演讲中很少提到他,但是安东尼罗宾的理论体系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Jim Rohn的书籍和演讲。更多内容参见:www.jimrohn.com

尊重如山

第一次让我感觉到对他人尊重的力量,是十几年前在国内工作的时候的事。一次,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与公司的外方经理和当地的市职有关领导开会讨论关于在一个偏僻海岸为公司开设危险品专用码头的事。在一个巨大的长方形会议桌前,一边是市政府、港务局、海事局等部门的相关领导,另一半是我俩,其中我是翻译。由于公司动议的地址与另一国家重要机构相去不是很远,所以市里的领导以此为由不予批准。这时外方的经理想了想说:
“这个机构是24小时有人值守吗?”
“不是,5天工作制,每天上班8小时。”
“那就好办了,我可以保证我公司的船只在晚间或是周末停泊作业。”
“那有什么用,上班时也是只有几个人。但是这个机构本身是不能动的,是国家花了XXX钱建成的,如果真出了事,会对国家的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中方的谈判人员不屑地说。
“我公司在全球都有投保公共责任险,万一发生事故的话,我们的保险公司可以作价赔偿;但是如果伤及到工作人员,我们没法对他们的健康和生命进行赔偿。”

当我翻译完这句话之后,会场上鸦雀无声,坐在对面的每一个人都抬起了头。(其中有些人被领导派来开这个会,不需要发言、也不需要表态,可能都昏昏欲睡了)。由于其他的一些原因,这个项目最终还是搁浅了。但是,相信上面的这一幕,会很久地留在所有与会者的心里,包括我自己。事后我问他,如果有事故发生,保险公司还是会根据受伤的程度作价赔偿的,为什么说我们无法赔偿呢?他说,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如果有人在和我们公司有关的事故中受了伤、或者丧了命,无论保险公司赔偿他多少钱,我今后都无法在晚上安然入睡了。

还有一次,大概发生在四年多以前。那时候女儿刚学会走路。每天早上天一亮就醒来,吃过早饭之后要我抱她到阳台上跟爸爸说再见。她爸爸把车从车库中倒出来、停车向她挥手,然后再开车去上班。她就对着车子使劲挥手。有一天,我们到一家熟悉的饭店吃饭。饭店在二楼,我们吃过饭沿着二楼的走廊慢慢地走着,这时一辆车从楼前的停车位倒出来准备离开,这时女儿突然停下来,一手抓着栏杆,另一只手使劲地对着那辆车挥手。我不知道那个车的司机是怎么看到我们的(我们在他们头顶斜上方的位置),那个司机把车停下来,放下车窗,伸出手来向女儿挥手。女儿高兴地大叫起来,手舞足蹈。他们相互挥手致意了大概一两分钟,那个司机才缓缓关上车窗,开车离开了。当时女儿还不会说话,相信她早记不得这件小事了,但是我每次去那家饭店,都会想起来,在心里感激他们、祝福他们。

去年圣诞节前的一天,校园里到处都弥漫着节日的气氛。下午去学校接女儿的时候,她的玩兴正浓,和同学们在教室旁边的草丛里找什么东西,我只好坐在旁边的长凳上等。不一会儿,女儿一脸兴奋地跑过来,“妈妈,你看我找到什么了?”只见一个长得有点像金龟子的虫子在她的手心里,壳上闪着淡绿色的光。“你知道吗?这个叫Christmas beetle, 和一般的beetle不一样,……”很快,小朋友们都把她围起来了,央求她看一眼她的Christmas beetle。她来者不拒,给每个人看,一起评论。孩子们很多都被家长带走了,这时候她又瞄上了来来往往的老师们。因为女儿的教室离学校的后门很近,有很多老师大概是要回家,或者要去找别的老师,都被她一一在过道上拦住,然后展示她的Christmas beetle给他们看。她记得每个老师的名字,无论是别的年级的老师,还是学校办公室的员工。而每个被她拦下来的老师,都马上停下脚步,认真地听她说完,然后赞美她的虫子多么漂亮,或者说她是多么幸运可以在圣诞节前找到这样好看的Christmas beetle。一直等到放学后的校园恢复了平静,她才心满意足地说,我们可以回家了。看她把那个小虫重新放回草丛里,道了再见,我们才离开。

被人尊重与关爱,就像在银行户头里存了钱。这样积少成多,到长大以后,银行户头里被存满钱的孩子,就像富翁一样,可以给与别人他们所需要的尊重和关怀,可以成为别人冬天里的阳光。而从小没有多少存款的孩子,长大了他们没有精力去哄别人开心,更没有心情去和别人分担伤心与痛苦。现在对自己的孩子、对别人的孩子多一分尊重和关爱,将来的社会中就会因此少一分厉气。

Thursday 4 February 2010

刮痧与拔罐

所有的中医治疗手段,无论是刮痧、拔罐还是按摩,都是为了打通经络。刚接触中医的时候,对经络感到很敬畏。对于刮痧与拔罐,即跃跃欲试又不敢轻举妄动。现在有了一点经验,才觉得其实大胆试一下,得来的经验和感受是书本无法给予的。

刮痧,主要的作用是排除经络周围的淤血。痧不是“刮”出来的,而是患者自身的气血推出来的。所以并不需要用力去刮,会伤及皮肤。正确的刮痧是无痛的,感觉很舒服。

刮痧的工具:我用过瓷的勺子、木头的饭勺柄(这个效果是很不错的,只是不太凑手),一直到在国内买回来专业的刮痧板。


刮痧油:用过橄榄油、葡萄籽油、茶树精油、熏衣草精油、以及玫瑰果油(rose hip oil).
  • 橄榄油气味不好、很厚重,虽然据说它的滋润皮肤的效果很好。自己不是干性皮肤,所以没有坚持使用。
  • 葡萄籽油是很著名的基底油,用于溶解精油的,因为除了茶树精油和熏衣草精油之外的其他精油都不可以直接接触皮肤。它的质地很轻薄,延展性好,很适合刮痧和按摩。但是事后要洗澡,总觉得擦不干净。
  • 茶树精油,感觉延展性一般,但是气味很大,像清凉油一样让人头脑清醒,睡前用这个的话就惨了。因为精油并不是真的“油”,所以不需要洗澡。
  • 熏衣草精油,是我最推崇的,觉得最适合的刮痧油,油性适中、气味适宜,本身有平静心情、帮助睡眠的作用。最喜欢的一点,用它刮完之后,它会促进皮肤产生温热的感觉,很舒服。
  • 玫瑰果油,我买的是药店处理过的,加过基底油,可以直接使用。润肤效果没得说,只是太贵,用它作刮痧油有点暴殄天物。牛尔老师强烈推荐用它安排消除鱼尾纹,正在体验中。

刮痧用于疏通任何浅层的经络问题。我只有它来排寒气,选的是多气多血的两条经络,膀胱经和大肠经。出痧很顺畅。刮痧不可以天天刮,淤血消散之后再刮一次,就可以了。第二次的痧已经不多了,然后给身体一个自我调整的过程。几个月之后再重复这两条经络。

拔罐,适合用于疏通较深层的淤滞,就是刮痧解决不了的地方。任何的真空罐都可以。开始也是选择膀胱经、大肠经。这两个经络一般不会出现拔不住的现象。拔不住或者白罐(拔起来之后被吸起来的皮肤还是白色的),是因为这里的气血不足,坚持拔几次就会改善。有紫色的血印是因为有淤血,起泡是因为身体的湿气太重。

具体要拔哪条经络,可以随心所欲。有一阵子,在做推腹的时候发现肚脐周围比较痛,这表示小肠有问题。现选择了胃经的下巨虚,是主管小肠疾病的穴位,但是没用。于是我选择拔小肠经,从腋窝到肘部,出了很多紫痧,再推腹的时候肚脐周围已经不痛了。而且拔过的上臂的皮肤觉得变得结实了许多,一举多得。

拔罐还有很多手法,象闪罐、划罐什么的,还没开始研究。

身体是要时时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的,已经治愈的症状也可能再出现,因为一切都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只要大方向是对的就可以了。

Saturday 23 January 2010

人参鸡汤



这是偶然从朋友家学来的方子,觉得很不错。今年悉尼的夏天不太热,尤其是放假期间。找了凉快的天,煲上一锅人身鸡汤,喝着挺爽。

材料:
小鸡一只(选了Corn Fed, 搞不懂这个和Free Range的到底有什么区别)、人参、红枣、姜片、枸杞、香菇、干紫苏叶


做法:
  • 小鸡斩件、飞血水备用,
  • 香菇洗净泡软,
  • 所有材料放在汤煲中,大火烧开专小火煲两个小时。
  • 加盐,10分钟后出锅。

Banana Bread (香蕉面包)


香蕉面包有着和蛋糕相似的口感,湿润、松软。听说这个面包不容易烤,失败率较高。只好先做足功课,选了网上公认最简单易学的方子,果然一举成功。我喜欢在面点里加些果仁、葡萄干什么的。这次在原方子的基础上加了碎核桃仁。

以下方子来自www.allrecipes.com 懒得翻译了。

材料:
2 cups all-purpose flour
1 teaspoon baking soda
1/4 teaspoon salt
1/2 cup butter
3/4 cup brown sugar
2 eggs, beaten
2 1/3 cups mashed overripe bananas


做法:

  • Preheat oven to 175 degrees C.
  • Lightly grease a 9x5 inch loaf pan.
  • In a large bowl, combine flour, baking soda and salt.
  • In a separate bowl, cream together butter and brown sugar.
  • Stir in eggs and mashed bananas until well blended.
  • Stir banana mixture into flour mixture; stir just to moisten.
  • Pour batter into prepared loaf pan.
  • Bake in preheated oven for 60 to 65 minutes, until a toothpick inserted into center of the loaf comes out clean.
  • Let bread cool in pan for 10 minutes, then turn out onto a wire rack.

搅拌器打好的香蕉泥

所有材料倒在一起绞匀 -- 女儿强烈要求露一手

倒在刷好油的烤盘里

新鲜出炉,在冷却架上冷却 -- 刚出炉的面包外壳坚硬,里面有点软。冷却的过程可以用内部的热气把外面的壳烘软,里面还保持湿润。切忌当场切开,里面的热气散掉,那么外壳就没法变软了。几年前给到这里玩的外甥女烤北海道牛奶方包,她经不住香气的诱惑掰开一个刚出炉的面包……吃完了面包芯,外壳就成杯具了。

冷却好的面包,用专门切面包的锯齿刀切开

早起

前几天读了梁实秋写的《早起》,心里又是一阵惭愧。虽然我们从小就说,“一日之际在于晨”,早起是我这些年来一直面临的挑战。妈妈早在N年前就说过和梁实秋一模一样的话,我是个“晚上不睡、早晨不起”的人。

中学时的作息制度就是为了和我作对而制定的。每天早晨六点钟起来到学校去跑早操(因为初中时在家里住,所以要比住校生起得更早),对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来说简直是无情的折磨。尤其是冬天,天还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穿着大衣、带着帽子、围巾、手套,打着手电筒,至今还记得手碰到家里大门的铁锁时刺骨的寒冷,冻得快把手粘在锁上了。有时还会在路上碰到附近村子里溜达出来的狗。虽然从来没有被狗袭击过,但是我对狗的恐惧症肯定是那个时候落下的病根。

每到假期,就是我睡懒觉的好时候。妈妈也为了叫我起床想了很多办法,包括把收音机开得声音很大但是放在客厅里;用她在外面忙碌了半天的冰凉的手到被窝里来冰我;甚至直接把被子掀起来抱到外面晒上(可见太阳都已经升得老高了)。

前几年流行一句话,叫“睡到自然醒”,表示生活幸福的一种状态。对我来说,睡到自然醒,然后再在床上多赖一会儿,才叫心满意足。就是这个小小的心愿,从上学、到工作、再到做了家庭主妇,都从来没有实现过。孩子还小的时候,不要说早晨睡懒觉,就是夜里的睡眠也得不到保证。好容易盼到孩子长大了,她早晨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叫醒。挠痒痒、扒眼皮、掀被子,无所不用其极。我作人家女儿的时候,早上被妈妈叫起床;现在作了妈妈,又被女儿叫起床;算是很失败啊!

看了陈玉琴的讲座,她认为爱睡懒觉是因为心包有积液,要按心包经和极泉穴。我试了一段时间,还没有看到效果,也许是因为其实满喜欢睡懒觉这个习惯的。



下面附上梁实秋的《早起》,与和我一样爱睡懒觉的人共勉。

附:《早起》 梁实秋著
摘自《雅舍杂文》

曾文正公(曾国藩,晚清著名的官员、军事家,在文学、哲学等领域也极有修养)说:“作人从早起起。”(做人从早 起开始。起,起始)因为这是每人每日所做的第一件事。这一桩事若办不到,其余的也就可想。记得从前俞平伯先生有两行名诗:“被窝暖暖的,人儿远远 的......”在这“暖暖......远远......”的情形之下,毅然决然的从被窝里窜出来,尤其是在北方那样寒冷的天气,实在是不容易。唯以其不 容易,所以那个举动被称为开始作人的第一件事。偎在被窝里不出来,那便是在作人的道上第一回败绩。

历史上若干嘉言懿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也有不少是标榜早起的。例如,颜氏家训里便有“黎明即起”的句子。至少我们不会听说哪一个人为了早晨 晏起(晚起)而受到人的赞美。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是众所熟知的,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祖逖是志士,他所闻的鸡不是我们在天将破晓时听见的鸡啼,而是“中夜闻荒 鸡鸣”。中夜起舞之后是否还回去再睡,史无明文,我想大概是不再回去睡了。黑茫茫的后半夜,舞完了之后还做什么,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前清文武大臣上朝 (早朝),也是半夜三更的进东华门,打着灯笼进去,不知是不是因为皇帝有特别喜欢起早的习惯。

西谚亦云:“早出来的鸟能捉到虫儿吃。”似乎是晚出来的鸟便没得虫儿吃了。我们人早起可有什么好处呢?我个人是从小就喜欢早起的,可是也说不出有什么特别 的好处,只是我个人的习惯而已。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习惯,可是并不说有这好习惯的人即是好人,因为这习惯虽好,究竟在做人的道理上还是比较的一桩小事。所以 像韩复榘(民国时的军阀,1938年因为面对日军擅自撤退并企图私下与日军讲和,依军法被枪决)在山东省做主席时强迫省府人员清晨五时集合在大操场里跑 步,我并不敢恭维。

我小时候上学,躺在炕上一睁眼看见窗户上最高的一格有了太阳光,便要急得哭啼,我的母亲匆匆忙忙给我梳了小辫儿打发我去上学。我们的学校就在我们的胡同 里。往往出门之后不久又眼泪扑簌的回来,母亲问道:“怎么回来了?”我低着头嚅嗫的回答:“学校还没有开门哩!”这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我现在想想,还是 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性急。到如今,凡是开会或宴会之类,我还是很少迟到的。我觉得迟到是很可耻的一件事。但是我的心胸之不够开展,容不得一点事,于此也就 可见一斑。

有人晚上不睡,早晨不起。他说这是“焚膏油以继晷”(出自韩愈《进学论》。膏,指灯烛。晷,日光。夜晚到了,就点起油灯继续看书,形容日以继夜地学 习。)。我想,“焚膏油”则有之,日晷则在被窝里糟蹋不少。他说夜里万籁俱寂,没有搅扰,最宜工作,这话也许是有道理的。我想晚上早睡两个钟头,早上早起 两个钟头,还是一样的,因为早晨也是很宜于工作的。我记得我翻译《阿 伯拉与哀绿绮丝的情书》的时候,就是趁太阳没出的时候搬竹椅在廊檐下动笔,等到太阳晒满半个院子,人声嘈杂,我便收笔,这样在一个月内译成了那本书,至今 回忆起来还是愉快的。我在上海住几年,黎明即起,弄堂里到处是哗啦哗啦的刷马桶的声音,满街的秽水四溢,到处看得见横七竖八的露宿的人---这种苦恼是高 枕而眠到日上三竿的人所没有的。有些个城市,居然到九十点钟而街上还没有什么动静,家家户户都门窗紧闭,行经其地如过废墟,我这时候只有暗暗的祝福那些睡得香甜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昨夜做了什么事,以至今天这样晚还不能起来。

我如今年事稍长,好早起的习惯更不易抛弃。醒来听见鸟啭(鸟叫),一天都是快活的。走到街上,看见草上的露珠还没有干,砖缝里被蚯蚓倒出一堆一堆的沙土, 男的女的担着新鲜肥美的菜蔬走进城来,马路上有戴草帽的老朽的女清道夫,还有无数的青年男女穿着熨平的布衣精神抖擞的携带着“便当”骑着脚踏车去上 班,---这时候我衷心充满了喜悦!这是一个活的世界,这是一个人的世界,这是生活!

就是学佛的人也讲究“早参”“晚参”。要此心常常摄持。曾文正公说作人从早起起,也是着眼在那一转念之间,是否能振作精神,让此心做得主宰。其实早起晚起本身倒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利弊,如是而已。

墨尔本自驾游 第五天

2009年12月29日

Albury算是个内陆城市,炎热又干燥。和在墨尔本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感觉比墨尔本的中午还热。入住的是一家有100多年历史的宾馆。这是个只有两层的小楼,进门的大厅摆着几个中世纪全身盔甲的武士,家具也很古色古香。显然重新装修过了,但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历史的痕迹。在房间里第一次见到这里早年间用的床,四角有柱子的,和中国古代的倒有几分相似。印象深刻的是房间里装着海尔空调和康佳纯平彩电。很遗憾的是忘了拍照留念。国内的家电在这里并没有什么市场份额,这个公司的采购应该是中国人吧。


因为这一天没有什么安排,所以睡到日出三杆才起来退房出发,一路无话回到悉尼的家里。

这次出门共计行程2300公里。因为行程安排的比较紧,所以觉得有些舟车劳顿,但还是有做飞机不能取代的乐趣。其实,我很喜欢这种“在路上”的感觉。走走停停,四处看看风景,也许你就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这是这么多年一直都在做“外地人”养成的习惯吧。

Wednesday 13 January 2010

墨尔本自驾游 第四天



2009年12月28日


早晨起来,直奔Great Ocean Road。这是我力排众议执意要加上的。原本想去Port Campbell去看十二门徒(有两个已经坏掉了),但是从墨尔本驱车还有300公里,太远了。而且我原打算在那里住几天的,被1:2的投票结果否决了。这里的海滩被称为最令人生畏的(fearful),想想那些像是被刀从上砍下的岩石,我不能抑制一定要去看一下的冲动。


上了高速,直奔Geelong,再到Bells Beach。中间因为GPS的问题多走了大半个小时的冤枉路。上面的照片就是Bells Beach。因为是外海,这里的海显得特别宽阔,特别深邃。没有沙滩,不适合游泳,但是适合冲浪。到处看到的都是拿着冲浪板的弄潮儿。

沿着海岸线往Geelong的方向走,经过一个小镇,从GPS上看到小镇里面有一个瞭望点(lookout), 我们就一路开过去了。可能因为名气不大,这里没有什么游客。这里的海水很浅,由于海底的岩石突兀,使得海水看上去显示出各种不同的蓝颜色,很象九寨沟的水,只是更壮观。旁边有骑了自行车在这里歇脚的祖孙三人,一直微笑着看着我们。然后其中的中年人热情的主动要求为我们全家人合影。突然很羡慕住在这个小镇上的居民,可以出门就看到这么美的海。希望将来老的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可以每天坐在这里回忆过去---- 现在要多做些事情值得那时候拿出来回忆才好。



回到Geelong吃午餐,女儿又赖在playground玩了近一个小时,也许这就是她喜欢麦当劳的原因吧。和来时的路不一样,这次选了内陆的Hume Freeway。大多数的路段都是110公里/小时,节省了不少时间。上次我开这样的高速,还是2007年带外甥女去堪培拉的时候。当时我还是P牌(临时驾照),所以心安理得的呆在最左道,任一辆辆的车从我的旁边超过去,还是紧张得手心冒汗。这次倒是不紧张了,但是看着被别人超车还是有点不爽,搞得我一不小心就超速。

晚上落脚的地方是Albury,入住的这个宾馆有100多年的历史,很有特色,下回书再分解。

墨尔本自驾游 第三天

2009年12月27号

这天的重点项目是墨尔本科技馆,因为它上午10点钟开门,沿途经过维多利亚国会大厦,可以去看一下。开车的时候,沿途看到一个外面爬满了常春藤的古老建筑,门前还摆着大炮之类的,赶紧停车下来看一下,才发现原来是澳大利亚国防部的办公楼。


到了国会大厦,因为不上班,所以是不对外开放的。很惊奇地发现有很多中国游客在照相留念,而且也不是一起跟旅游团来的。也许只有中国人才在这个老外的节日里出来旅游,就像咱们过春节肯定会和家人朋友呆在家里吃吃喝喝一样。

科技馆(Scienceworks Museum),是小孩子们的乐园。因为都是室内的活动,所以没照相。有孩子的朋友们,这里是到墨尔本一定要去的地方。原本打算玩到中午,结果我们一直到下午两点半才离开。原本打算坐船游览墨尔本市容的,眼看着时间来不及了,临时改去了55层高的Rialto Tower大厦顶层(Melbourne 360 Observation Deck)欣赏墨尔本的全景。


之后又去了Southern Gate,相当于悉尼的情人港(Darling Harbour)。原本计划的观光游船就从这里出发。景色很美,但是不适合匆匆而过,应该拿点饮料坐在长椅上慢慢地消磨一个下午。晚餐就选定了这里临河边二楼的一家中餐厅。由于没有提起预定,没有拿到靠河边的位子。这家的味道还不错,也是被完全西化了的。连上菜也是按西餐的标准几个菜齐了一起上。汗……

墨尔本自驾游 第二天



2009年12月26日

早上起了大早,早饭依然是方便面。再次上路,有种重回人间的感觉。沿途的加油站大多开门了。自从进入维省,觉得基础设施比纽省查很多,路边的停车点大多没有厕所,支线上的很多道理年久失修,有些根本都是没有铺过沥青的土路。沿途的麦当劳也出奇的少,一路无话到了Lake Entrance才看到第一家麦当劳。这里的景色很美,公路沿着湖边而行,有点像悉尼北边的The Entrance。


麦当劳里面熙熙攘攘,趁着女儿在playgroud玩的空当,我跑去旁边的Woolworths买了照相机的电池和一点水果。一路无话,直奔今晚的目的地 --墨尔本的Sebel Albert Park。在这里第一次享受到有人代你泊车的服务。每次把车开到门口,把钥匙交给门童就可以了。出门前,把牌子给门童出示一下,他会马上帮你把车从地下停车场开上来,把车头调好,请你上车。我们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被人伺候着又有点不舒服,土啊!


稍事休息,去了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悉尼歌剧院对面的那个好像也叫这个名字。这个花园巨大,我们只逛了其中的一角。其间碰到无数的中国人。


晚餐去了唐人街附近的一家中餐馆,这家是用英文搜出来的网友推荐饭店。结果发现是一家被完全西化的饭店,没有中文菜单,大多是中西合璧的菜式。点了几个菜都不合女儿的胃口,但是她还是埋头吃了两碗白米饭。呵呵,看着觉得可怜啊!平时在家总是央求着要吃麦当劳或者方便面,这次出门算是吃够了。

墨尔本自驾游 第一天

2009年12月25号
经过了好几天的准备,后备箱里塞满了各种食物、饮料、衣服,车里放满了女儿的玩具、各种音乐CD、照相机、录像机,车玻璃上吸着不久前才买的GPS,一家人“浩浩荡荡”地上路了。因为以前孩子太小,从来没开过这么远的长途。这次算是试水之旅。

通过GPS的指引,慢慢地上了沿着海边走的Princes Highway。圣诞节的早晨,路上没有什么车,到处都很安静,天有点阴,没有太阳,正是开车的好天气。按照原定计划,我们在Kiama下了高速,到Kiama小镇上转了一下。这里已美丽的海滩著称。街上也很安静,大多数的人应该还在睡梦里。我们把车直接开到这里的一个瞭望点(lookout),可以看到海滩和小镇的前景。下车拍照时,才发现照相机没有电了(前两天的行程都没有照片)。百密一疏啊,下次引以为戒。

重新回到Princes Highway,天开始下起雨来。另一个严峻的事实是,我们沿途经过每一家加油站和麦当劳,都没有营业。虽然预先备足的干粮,但是没想到加油站也不开呀。LG前一天没有加油,虽然还有半箱油,但是他不确定是否可以开到今晚落脚的地方。终于看到一家很小的加油站开了门,只有中东人模样的老板一个人站在门口。我们刚把车停好,他就热情地走过来说,普通的汽油已经卖完了,只有premium的。现在哪管那么多,有油就好。

加了油,继续前行。这时候快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天也下起倾盆大雨来。沿途的每一家麦当劳都没有营业。终于看到第二家开业的加油站。LG把车开加油站内可以避雨的地方,从后备箱里把我们储备的干粮拿到车里。出于对老板的感激,他到加油站里买了一杯咖啡。老板听说我和女儿两个人在车里,分别送给我们一个北极熊和一个麋鹿的小玩具。在心里谢谢他。我给每个人切了一点水果,做了火腿三明治。吃饱喝足之后,我们又重新上路了。

一路无话,直达我们要下榻的Mallacoota。这个小镇在悉尼与墨尔本的中点上,小镇到处都是Motel。我们订的这件是公寓式的。在路上,LG就说这个应该很豪华,因为他在网上订的时候选了个很贵的,因为不想在圣诞夜过得太局促。结果到了之后大跌眼镜。整个宾馆不过是一排排象临时建筑一样的平房,虽然里面的设施一应俱全,还有厨房。但是墙壁就像板子一样,很薄。还好,我们到得早,旁边的房子还没住人。

我和女儿在房间里收拾东西,整顿休息。LG出门看看晚餐怎么解决。不久他就回来了,对面有个中餐馆,圣诞节不营业;RSL Club,圣诞节不营业……,GPS能搜到的饭店都不营业。连镇上的Woolworths也不营业。幸好我们带了以备不时之需的方便面,还有咸菜,作为我们的圣诞大餐。不求豪华,但也绝对难忘。还有,他发现沿途的Motel大都已经打出了客满的牌子,只有我们住的这家的招牌上还显示有空房间。难道是传说中的黑店?!

这里顺便说一下Highway,和国内的“高速公路”绝对是两个概念。就像悉尼穿城而过的Pacific Highway一样,这个Princes Highway,也就是普通的公路,相当于中国的国道,限速在60至80公里/小时不等。在有些地方穿城而过,也会讲到50公里/小时。国内现下全封闭的高速公路这里叫Freeway,或是Motorway。

Monday 11 January 2010

福建肉松




这个方子来自毛毛妈的博客,我根据情况稍加改动。福州美食之于我的印象只限于小吃一条街上第一家鱼丸店里面美味又大颗的鱼丸。我从来没见过福建肉松,所以只能照猫画虎了。听说福州话里面,“吃饭”的发音是“写博”。尝试做了一个,福州人有得吃,我也有得写了。

材料:

猪肉(tender port fillet)600克 (不知是哪个部位)、生抽4大匙、盐半茶匙、糖1.5茶匙、米糠油(Rice Bran Oil)半杯、葱、姜


做法:

  1. 用到把猪肉上的白筋、薄膜片掉,只留红肉,切成一寸见方的大块;
  2. 因为这里杀猪不放血,所以一定要飞血水。大锅加沸水,葱姜切大块,和肉一起放在锅里,水再次煮沸就可以了;
  3. 带血沫的水倒掉(锅要重新洗过),放入飞过血水的肉块,加水至刚刚没过肉块。开大火至滚,开中小火焖煮两小时,
  4. 生抽、盐和糖拌匀,煮至快干熄火。这时一定要不停搅拌,以免糊锅;
  5. 炒锅放炉上,开中火加煮好的肉,边炒边用炒勺揉拌炒肉完全干松,大约半个小时。窃以为这时候的半成品已经很好吃了,而且卖相也好,每根都蓬蓬松松,只是颜色不太好看。
  6. 因为我不喜欢太多油炒的东西,分出来一半半成品作零食。另一半转到不粘锅里加半杯油中到大火炒酥,炒到颜色变成金黄色就可以了(耗时20-30分钟)。因为这时候的肉松已经完全干燥了,用不粘锅觉得安全点,免得前功尽弃。没有玉米油,用家里的米糠油代替,色泽不及毛毛妈做的好,不知是不是油的关系。成品可以放在密封容器里保存在冰箱里了。
小结:
  • 毛毛妈说加油制酥是福建肉松的特点。
  • 加油炒酥是见真功夫的步骤。之前看起来蓬蓬的肉松遇到油之后马上变成了肉丝,象乱蓬蓬的头发上喷了摩丝一样。之前没有炒匀的地方马上显现出来了。虽然看到成品比商店里的肉松要粗糙的多,但是手腕炒得快断掉了,只好打住。
  • 个人认为,半成品的肉松可以当零食,炒酥的肉松可以用来配青菜,满足一下某些无肉不欢的胃。

童话的力量 之 圣诞老人 (Santa Claus)

圣诞节,众所周知,是庆祝耶稣诞生的节日。上帝为了拯救人类,使少女玛丽亚怀孕,生下了上帝的儿子,让他的儿子来到人间。所以圣诞节是所有信仰上帝的人们的重大节日。就像其他节日一样,经过发达国家多少年的商业运作之后,它慢慢的可以脱离宗教而独立存在了,同时也变成了全球性的节日。圣诞老人、雪橇、长着红鼻子的麋鹿、装礼物的袜子,都应运而生了。


女儿上幼儿园之前,我极力地给她灌输中文和中国的文化,没有给她讲圣诞老人这些事。她进了幼儿园以后,很快就从同班的小朋友那里学到了这些。她说,如果小孩子每天都很乖的话,她在晚上睡觉前可以悄悄地给圣诞老人讲她最想要的圣诞礼物是什么(如果会写字的话,还可以写信给圣诞老人)。在圣诞前夜,圣诞老人会背着很多礼物从北极到每个小朋友家里,把礼物放在小朋友挂在床头上的袜子里。然后她还给我分享了她的愿望,就是要一套白色的小仙女穿的白纱裙,背后有大大的翅膀,头上还要有皇冠(这个叫Tiara,皇室成员戴的才叫crown)。


那年的圣诞节一天天地近了,她也一天天地不安起来。“妈妈,圣诞老人真的会来吗?我觉得……觉得我有时候不是很乖……有时候不听话……”。我突然痛恨起这个传说来,我告诉她,小孩子都是会淘气的,她已经是个很好的小孩了,圣诞老人并不需要从来不犯错误的“完美小孩”。我也开始忙了。为了不让她看出了是在商店里买的,我要在她上学的时候,到我们平时从来不去的商店里面寻找,一件件的按她的要求买齐了,然后藏在家里高处的柜子里。


家里的录像带里还存着圣诞节的早晨她刚刚醒来看到那些礼物的样子。虽然我很不认同西方儿童教育方面把一切都落实到物质刺激和物质奖励的做法,看到孩子欣喜若狂的样子,就得他们还是有一点道理吧。


几天以后,女儿说,我的朋友说了,我们收到礼物以后要给圣诞老人写一封感谢信。在商场里卖各种贺卡的地方,我们还真的看到了这种印刷好的感谢信。大概是为了方便不会写字的孩子吧,上面写着,“亲爱的圣诞老人,非常感谢你送给我的礼物_______(可以填,也可以不填)。”下面孩子可以写上自己的名字。收信人的地址是:North Pole (北极)。甚至还有一个网站,www.northpole.com, 让孩子们每天都可以感受到圣诞老人的存在。


作为澳洲的孩子,除了其他国家孩子拥有的这些圣诞故事之外,不得不提一下澳洲独有的圣诞歌曲《Six White Boomers》。因为澳洲地处南半球,圣诞节正值炎炎夏日,和传统的圣诞歌曲里的麋鹿、雪橇很不相配。有个澳洲人叫Rolf Harris的,在1960年专门为这里的小朋友们写了这首歌曲。歌里说,因为圣诞老人的麋鹿到了澳洲之后不能忍受这里的炎热,不能再拉雪橇了。而澳洲有种浑身白色的袋鼠叫White Boomer的,负起了给圣诞老人拉雪橇的任务。这首歌也成了澳洲幼儿园和小学里圣诞节表演的代表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