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ice Flour : 粘米粉、在来米粉、米粉。看了“粘米粉”,我还以为有黏性呢,和糯米粉混为一谈,导致了一次严重的失败。其实就是普通大米磨的粉。主要用来做各种南方糕点。
- Glutinous Rice Flour: 糯米粉,地球人都知道,作元宵、糯米滋什么的。
- Potato Starch: 生粉,就是土豆淀粉,
- Tapioca Starch: 太白粉,就是树薯淀粉,也是做西米的原材料,
- Wheat Starch:澄粉,就是小麦淀粉,是做水晶饺子皮的原材料,
- Corn Flour:玉米淀粉。这个要注意,这不是玉米面(我的老家叫棒子面),而是玉米淀粉。后来发现鬼佬的店里没有玉米面,虽然华人超市里的玉米面还是翻译成Corn Flour。
- Polenta:很细的玉米茬子。这是超市里能找到的最接近于玉米面的东西,比玉米面粗、比玉米茬子细,熬粥还是很好喝的。
- Bread Flour:高筋面粉,看英语就知道是做面包用的。以前做过北海道牛奶方包,满屋子都是面包的香味。自从戒了牛奶制品以后就没做过了。
- Cake Flour:低筋面粉,看英语就知道是做蛋糕用的。
- Plain Flour:普通面粉,都知道,不罗嗦了。
- Self-raising Flour:自发粉。顾名思义,已经含了发酵粉的面粉,但是数量较少,不能用来蒸馒头,而是用来做Muffin之类的点心的。
Thursday, 19 March 2009
各种面粉的中英文名称
Tuesday, 3 February 2009
木瓜新品种 – Red Paw Paw
这篇文章是对我以前的一片文章《Papaya vs Pawpaw 到底哪个是木瓜?》的补充说明。
话说最近在超市发现了一种新的木瓜。英文名字叫“Red paw paw”,外观和价格都和paw paw一样,但是切开之后,果肉是和papaya一样的橘红色,里面的籽是象papaya的一样的黑色的籽,但是数量确是象paw paw一样的稀疏,口感则和papaya相似,绵软香甜。这个我猜测应该是papaya和paw paw杂交之后的新品种吧。
看一下切开的样子:
Wednesday, 17 December 2008
“Developed country”应该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后国家”?
刚移民那会儿,很是惊诧于这里人们的工作的稳定性。面对一个已经饱和了的市场,每个公司的每一个百分点的业绩提升,都要从竞争对手的口袋里掏出来的。不像中国前几年那样,每年都有数不清的国际大中小公司到中国去落户,就业机会从来不是问题。
在电影《You’ve got mail》(电子情书)里面,Meg Ryan一家祖孙三代经营着同一家小书店,同样的规模、在同一个地点。当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移民到“Developed country”之后,就觉得太好理解了。这里终生干着同一个工作的人占大多数。
我的一位邻居太太,60岁了,还没有退休。她做了一辈子出纳,现在还是。我就不明白她为什么不自学个会计资格证,或者考个CPA什么的。
还有一位老太太,其实看上去只有40多岁的样子,在我女儿的幼儿园工作。她没有幼儿教育方面的资格证书,每天负责打扫卫生、收拾饭盒、餐具、切水果、安排孩子们吃早茶和午饭。有一天跟她聊起来,她才说,她最小的儿子已经要结婚了。她的三个孩子都是在这一家幼儿园读书的,当时的园长是现在园长的前任。在最小的孩子去读小学之后,刚好幼儿园需要人手,她就开始在那里上班了。因为离家近,每天只需要上10点到3点的时间,不耽误接送孩子,对她来说是最理想的工作。她已经在这个幼儿园干了22年了。“I have become a part of the furniture here”(我已经变成这里的一件家具了),她笑着说。
经济危机说来就来了,到处是裁员、减薪的消息,报纸上写满了教人如何省钱过圣诞的小窍门。觉得这里的老百姓比国内的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紧巴多了。
“developed country”翻译成“发达国家”并不确切,而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发展后国家”才能反映实际情况。
Wednesday, 19 November 2008
幼儿园和学前班 vs. Pre-school and Kindergarten
澳洲的这些机构按照孩子的年龄大小有如下几种:
- Day Care / Long Day Care :托儿所,从6个星期就可以送了,到5岁以前都可以,一般都是从早晨7点到下午6点,适合父母都上班的家庭。
- Pre-school :字面上应该翻译成学前班,但是相当于国内的幼儿园,只收3岁以上到6岁以下的孩子,教一点简单的字母、数字,主要是手工、唱歌、跳舞、讲故事、作游戏等等,9点到3点,大多数和小学一样放4个假期。
- Kindergarten:字面上应该翻译成幼儿园,但是相当于国内的学前班,Kindergarten是小学的一部分,法定上学年龄是5岁,但是有很大的浮动余地,一月份开学的时候4岁半到6岁之间的孩子都可以入学。Kindergarten这一年着重学字母、数数、握笔写字什么的。记得当年看电影《幼稚园警察》(Kindergarten Cop)的时候,搞不懂为什么那个幼稚园那么多学生,而且很多很大的孩子。现在才明白,其实那是一个小学,只是小学的第一年叫Kindergarten。
- Primary School:小学。小学共上7年,第一年叫Kindergarten,然后是year 1, year 2……, 一直到year 6。
Thursday, 25 September 2008
三种葡萄干:Currant, sultana, raisin
Three currant buns in a baker’s shop,
Round and fat with sugar on the top,
Along came a boy with a penny one day,
Bought a currant bun and took it away…
Sultana 大多是用青葡萄晒成的,不过其中也看得到少量的红葡萄,颜色从黄绿色到紫色都有。超市里有小包装的可以做小孩子的零食,但是大多用来烤蛋糕或是松饼(muffin)。
Raisin 是用青葡萄晒成的,个头很大,一般做零食吃,但是超市有时也出售一种Raisin Loaf (葡萄干长条面包)。
为此专门问过澳洲的朋友,他们也说不清sultana和raisin的区别,只是觉得前者偏小,后者偏大而已。
Tuesday, 9 September 2008
重温《当哈利遇到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有感
最近在网上下载了它的高清版本,忍不住又看了几遍。好的电影就是这样,每看一次,都有新的感触和收获,也就是“温故而知新”吧。电影的开始,第一次见面的Harry 和Sally就在争论“男女之间可不可以做朋友”这个问题,这也是贯穿整个影片的一条主线,同时他们通过自己的故事引证着这个问题本身。
这是我第一次看有中文字幕的版本,不禁惊讶于中文翻译的粗糙。如果一个不知道英文原文的人光靠中文字幕的话,根本没有办法体会到电影对白的精彩。象是瓷砖(tile)翻译成轮胎(tyre),虽然让人不知所云,但是还不至于造成理解上的混乱。但是把“high maintenance”和“low maintenance”翻译成“保养得好”和“保养得不好”就让人如坠云里雾里般摸不着头脑了。
“High maintenance”和“low maintenance”的说法源于房地产中形容后花园的。在售房的广告中,卖主都要标明自己的花园是“low maintenance”,意思是说这个花园的花草不是太娇贵,你偶尔忘记的浇水那些花花草草不会马上就死掉;或者是碰到了持续高温的夏季它们也都受得了。再就是花园里的树最好是常绿的,而不是落叶的,不然要整个秋天的周末都在家吹落叶。这里的“High maintenance”应该翻译成“难打理的”,而“low maintenance”是“好打理的”。
Maintenance是个比较严肃的词,用来形容女人本来就带有调侃的味道。这里的“High maintenance”的女人是指对生活要求较多或较高的人,可能需要很多的衣服、首饰,可能是需要男朋友花很多时间陪,可能是经常需要某种特定的氛围等等。所以,从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双方面考虑,这里的的“High maintenance”最好翻译成“难伺候的”,而“low maintenance”应该翻译成“好伺候的”。(自己在家推敲了一天呢!)
电影里Harry说,“There are two kinds of women, high maintenance and low maintenance,”(女人分两种,好伺候的和难伺候的),Sally 问他自己属于哪一种,他说,“you are the worst kind, you are high maintenance but you think you are low maintenance”(你是最糟糕的一种,你很难伺候,但是自己认为自己很好伺候)。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也算是我喜欢这个电影的一个原因吧。记得我和LG第一次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当Harry对Sally这么说的时候,他就激动地在椅子上跳起来说,“你就是这种人!”
{我确实一直认为我是满足于简单生活的人,不需要赶时髦的衣服、昂贵的首饰、配套的鞋子和包包。LG经常说,你对人对事的要求之高,一般用钱都解决不了。以前在厦门的时候,经常到不同的饭店去吃饭。当然菜单上的菜名大多没有象“白菜猪肉炖粉条”那么明了,所以每次我点菜的时候都要问清楚都是什么材料做的,是大致怎么做的,尤其是饭店自己创新的菜。每当这时候,LG总是对服务小姐心怀歉意,对我说,一会儿菜上来不就知道了嘛。“我总有权利知道自己点的是什么菜吧,不想我的心理预期和实际效果差距太大,以免影响我的愉快心情。”我的这些说辞都被用来当作我和电影中的Sally是同一类人的呈堂证供,虽然在大学里给自己起英文名叫Sally的时候还没看过这部电影。}*
还有一句对白我也很喜欢,就是最后Harry对Sally表白的时候说的,“When you realize you want to spend the rest of your life with someone, you want the rest of your life to start as soon as possible。”(当你意识到你想和某个人共度余生的时候,你希望你的余生能够尽快开始)
在故事的结尾,他们没有再争论“男女之间可不可以做朋友”这个问题,而是用事实告诉了我们它的答案-- 男女之间不可能做朋友-- 至少对Sally来说是这样的。
如果你从来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不妨下载来看看:
http://www.kaoogo.com/Detail.aspx?ID=6208
{}*这段文字和本文的题目关系不大,只是信马由缰写的,暂时留在这里,找到更好的去处就会删掉。
Monday, 8 September 2008
章鱼、鱿鱼、乌贼 / Octopus, Squid, Calamari

Octopus,应该翻译成章鱼,威海人叫八带,或是八爪鱼。它们的身子很小,有八个强壮的爪子。做法一般是用辣椒孜然等辛香料爆炒。
Squid,字典显示的翻译方法是鱿鱼、枪乌贼,好像鱿鱼和乌贼应该是同一种东西。Squid身体较大,有10条腿,其中八条较短,两条较长,但是远没有章鱼的脚来得粗壮。无论是在鱼市,还是超市里的冷冻的半成品,Squid都只有一种吃法,就是切成环状,然后炸成鱿鱼圈。在我著名的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买了两只squid回来打上十字花刀做了一道炒鱿鱼卷。虽然它也可以卷成小卷,但是由于肉质很厚,入口很腻,就象吃肥肉块一样难以下咽,完全没有Calamari 的味道。
Calamari,字典上的解释是枪乌贼。它的外形和Squid相似,但是体型要小,肉质薄,著名的炒鱿鱼就是用它,还有以前在国内路边的烧烤摊子上吃到的烤鱿鱼头、烤鱿鱼板。(其实它身子外面的那层紫色的薄膜应该撕掉的,现在想起来他们都是带着一起烤的,狂汗。)
现在我还是不能讲清楚汉语中的鱿鱼和乌贼是什么关系,但是能够清楚的告诉你Octopus, Squid, Calamari的外形有什么区别,还有都能用它们做什么菜。只是现在很少买来吃了,它们胆固醇太高的原因,也有吃素培养出来的恻隐之心。
Wednesday, 3 September 2008
Seaweed vs Kelp 哪个是海带?
(照片上面的是用水泡过的海带,下面的是用水泡过的昆布)
以前在中国超市或韩国超市都有看到标有“seaweed”的在卖。有些是我们叫的海带,有些并不是,而是各种不同的海草。就象紫菜也翻译成seaweed,还有用来包寿司的海苔也被翻译成seaweed。因为西方人的食谱中没有海草类的食物,所以他们在名称上没有细分也不奇怪。
前几天读了台湾素食专家林光常的一本关于排毒的书,里面反复提到了Kelp, 字典上的解释是“海藻,海藻类植物”。那么Seaweed 和 Kelp 又有什么区别呢?
马上到超市里面寻找,果然找到了一种“洗水昆布”,原来香港人把Kelp翻译成昆布,用水泡过洗净之后的海带和昆布如上图所示。用了网上的方子,做了昆布海带黄豆汤。原本是要加龙骨的,这里我就免了。有时候在想,为什么要给猪的脊椎骨叫龙骨、鸡爪子叫凤爪呢,这才是真正的攀龙附凤啊。(太有才了,呵呵)
昆布30克、海带30克、黄豆30克、生姜2 -3片。昆布性寒味咸,入肺、胃经,功能清热消痰、软坚散结,降血压。《药性论》认为它“利水道,去面肿”,《玉楸药解》说它能“泄水去湿,破积软坚”并 治“瘰疬瘿瘤”;海带亦性寒味咸,入肝、胃经,功能清热软坚,清血利尿,散瘿瘤结气和项下硬结。《本草蒙鉴》还说它能:“除胀满作肿”;黄豆、猪脊骨既为 药引,又去其昆布、海带的寒气。黄豆性平味甘,既补益又有解热毒和消暑气的功效;猪脊骨性平味甘,具补阴益髓之功。合而为汤,既清热除烦、祛湿利尿又补 益。
煮好了汤,悄悄说一下,味道不值得推荐。海带厚厚的有嚼头,但是昆布很薄,象纸一样,口感不好。
在网上搜了半天,找到一位达人的博客里的解释,我觉得比较权威。博客地址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afb5701000cn9.html
(1)海带与昆布在植物学上有严格区别:首先,海带是更普遍的名称。海带在生物学上第次分为海带目、海带科和海带属(植物的分类单位的主要等级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亚)。
其中海带目有四科:绳藻科、海带科、翅藻科和巨藻科。我们日常说的海带,是指海带科下的海带属。通常说的海带是褐藻门-海带目-海带科-海带属(Laminaria),孢子体大型,明显地分化为叶片、柄部和固着器3部分,叶片单条或深裂成掌状,无中肋,柄部圆柱形或扁平,固着器假根状或盘状。海带属还可分为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长海带、褐藻、糖海带、狭叶海带(Laminaria angustata)、掌状海带(Laminaria digitata)、皱海带(Laminaria religiosa)等30余种,主要分布于千岛群岛、萨哈林岛和日本的北海道,美洲太平洋和大西洋北岸。中国只有1种海带,主要产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沿岸。
上面列出的外文是海带的拉丁文学名。英文中海带的俗称有很多:美国叫kelp,爱尔兰叫sea tangle, 加拿大叫horsetail kelp, 西欧叫做fingered tangle或tangle;来自日文的英文名有:makombu, shinori-kombu, hababiro-kombu, oki-kombu, uchi kombu, moto-kombu , minmaya-kombu, ebisume (Japan), kombu, hirome, umiyama-kombu ;来自中文的英文名有:hai dai(海带) 和 hai tai(海苔),kunpu(昆布), 来自韩国的英文有:hae tae, tasima。
(2) 昆布(Ecklonia)是褐藻门-海带目-翅藻科的一属。因此,昆布与海带不是“亲兄弟”,而是“堂兄弟”。昆布藻体黄褐色,40~100厘米高,明显地区分为固着器、柄部和叶片 3部分。固着器是由叉状分枝的假根组成;柄部圆柱形,光滑不分枝;叶片单条或羽状、复羽状分枝,边缘有锯齿。粘液腔道1~2层,呈环状排列。孢子囊群着生在叶的表面。昆布属再细分可分为几种:昆布、鹅掌菜、五掌菜、喇叭鹅掌藻,我国只有一种鹅掌菜,主要产于浙江渔山岛和福建平潭、莆田一带。
昆布在英文中俗称也有很多,如:Bamboo seaweed, Kelp, Paddle weed, Sea bamboo,Kajime(来自日文)等。
中国古代是没有海带的,中国的海带是民国前后从日本引进的。分类学中海带科的拉丁文(Laminaria Japonica)就暗示这是一种日本产植物。日语中把海带统称为昆布。我国的一些植物学书籍也说海带的别名也叫昆布。我没有考证过,“昆布”到底是来源于汉语还是日语。
所以,说海带与昆布是一回事没 有大错,因为二者均属于海带目。说不是一回事也对,因为二者在种属一级不同。从下面的框图可知,它俩有共同的“爷爷”——海带目,“爸爸”则一个是海带 科,一个是翅藻科。因为植物分类学上名称有些混乱,而且外形很接近,再加上海带是由日本引进,而日语中昆布就是海带,而且英语中kelp也既指海带又指昆 布,所以就造成了海带与昆布经常被混淆。
结论:如果不是特指分类学上的定义,把海带叫做昆布没有太大关系。但实际上我们平时食用的绝大多数是分类学(中文)上的海带属而不是昆布属,所以叫海带更科学——因为起码同属海带目。况且,我们毕竟不是日本人。
Monday, 21 April 2008
Black Bean 此黑豆非彼黑豆
开始自制豆浆以来,发现用黑豆做豆浆,营养更丰富,香味更浓郁。出门采购之前,先查阅了网上的中英文资料:黑豆,英文叫black bean, 没有任何歧义。中文的资料更多一些,说黑豆还分为青仁黑豆和黄仁黑豆两种,以东北产的质量最上乘,和黄豆同属一个家族,可以用来做豆浆。
一进华人超市就找到了,包装上写着青仁黑豆,翻译为Black bean with green kernel。豆子圆滚滚的,比黄豆大,很饱满,表皮发亮,有一种金属光泽。回家用它做了回豆浆,味道还不错,和黄豆做的豆浆口感差不多。只是价钱太贵,要十几块澳刀一公斤,所以不打算重复购买了。
又过了几天,偶然在一家西人开的超市看到袋装的Black bean,“价钱便宜,量又足”,所以当即买下一袋。回家仔细比较之后,发现这种黑豆比国产的很都身材稍显瘦长,表皮没有光泽。当时没有多想,等泡水12小时之后,发现它的豆仁即不是先前那种绿色的,也不是网上看到的黄色的,而是白色的,而且没有大豆类植物特有的豆腥味。已经觉得有点问题了,但还是硬着头皮坐下去吧。磨碎、过滤、下锅煮,眼看着锅里的“豆浆”慢慢的变色、变稠、起泡,发出糊味…最后终于下决心全部倒掉了。
猜想这种黑豆是粮食作物,不是经济作物。剩下的大半袋子还放在那里,总想这哪天和别的豆子掺在一起煮粥喝,但是一直鼓不起勇气来,怕它会坏我一锅好粥。
所以说,中国出产的“黑豆”和西方人说的“black bean”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如果打算做豆浆,还是乖乖的到华人商店去买用中文标注的“青仁黑豆”比较保险。
Wednesday, 16 April 2008
Papaya vs Pawpaw 到底哪个是木瓜?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每次读到木瓜的菜式都不知道应该买papaya 还是pawpaw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虽然所有的字典上都把两者翻译成“木瓜”。
Papaya 的体型瘦长,象橄榄球的样子,尾部有个尖。果肉呈橘红色,所以也叫“red papaya”,黑珍珠一样的籽,在瓜肚子里长的满满的。成熟的papaya香气浓郁,味道很甜。而pawpaw体型矮胖,果肉呈黄色,黑色的籽,但不多,只是在瓜的内壁上长一层,果实不香,口感没有Papaya那么甜。
这种混淆起源于它们的颜色。在菜谱上读到的木瓜的菜式都是以“青木瓜”为材料,例如泰国名菜—凉拌青木瓜丝,那图片上的木瓜丝是白色的。而这里的超市里根本买不到绿色的papaya,瓜皮都是绿中带黄的,而pawpaw却有绿色的,叫“cooking pawpaw”,虽然我不知道老外们用这个做什么菜。直到有一天,在网上搜到一位在美国的台湾人的博客,他是植物学家,致力于研究、订正不确切的植物名称的翻译。他的一篇博客澄清了我的疑团,在此对他表示感谢。(很遗憾,当时没有记下他的博客地址)
他的研究表明,papaya的正确翻译是木瓜,就是台湾和中国南部热带地区出产的那种,在台湾又名“万寿果”。而pawpaw是另外不同的一个物种,这位先生给它起了个中国古文字中的“pao”,(我打不出来)原意是葫芦的意思,而pawpaw有点想没有掐腰的葫芦。
在一本带彩色插图的菜谱中终于看到了青木瓜的样子,皮是通绿的,果肉和籽都是白色的,揭开了关于为什么凉拌青木瓜的丝是白色的疑问。不过从图中瓜的外形,我可以断定这个是papaya, 而不是pawpaw。
前一阵子是木瓜上市的季节,到处都写着“Red papaya from North Queensland”, 而我也有幸在eastwood一家蔬菜超市买到了一棵全身通绿的木瓜。切开后,可以看到木瓜的肉是白色的,很硬,味道微苦,完全没有成熟木瓜的甜味。但是我还是果断的到鱼市买了一条deep sea perch,加上半碗鲜姜丝,炖了一锅向往已久的青木瓜“鲫鱼”汤。这里没有鲫鱼,用perch来代替也不委屈了那个木瓜。奇妙的是,褒过的木瓜完全没有了苦涩的味道,满锅都是木瓜的清香。那汤之鲜美,哎,余音饶梁啊。可惜当时没有拍照留念。
前几天看了一本莫爸爸的《给莫文蔚的健美汤饮》,里面也有一款“木瓜豆腐鲫鱼汤,发现半熟的木瓜也可以用来煲汤,然后就马上买回材料来如法炮制,这次用silver bream 代替了deep sea perch,因为一个朋友我用deep sea perch来煲汤简直是暴殄天物。结果有些令人失望,半熟的木瓜肉质很软,鱼和汤都变的有点甜,汤里鱼味多而木瓜味少了很多。图片如下。
看来要吃到纯正的青木瓜汤饮要搬家到昆士兰北部的农场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