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2 October 2008

做自己的情绪的主人 – Make happiness the first priority

这几天,女儿回家总是抱怨在幼儿园里没有朋友。有一天我去接她,她独自坐在一边玩,看上去有些生气。我去问她怎么了,她说,“Will is not nice to me。”原来,她和一个叫Will的男孩子一起玩汽车。她要先把汽车选好了放在一边,然后再摆汽车轨道;而Will告诉她要先把轨道摆好了再去拿汽车。先不说这个事情本身的对错,这种动不动就生气的态度就应该好好教育教育,但是看着她一副委屈的样子,又一时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而且她发一会儿牢骚之后,就会总结出“我不喜欢男孩子”,或者“我不喜欢幼儿园所有的小孩”之类的话来。

晚上讲给LG听,他说这个不奇怪,随你。希望别人都跟你想的一样、动不动就生气、生气了也不说、还希望别人能知道、还胡乱下结论……。孩子就是个放大镜,让我们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放大在他们的身上。(他在事后补充那是以前的我,现在的我离完人也就还有一步之遥了。)

近来在家恶补关于小孩子早期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其中《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翻译自Dr. Stephen Glenn和Dr. Jane Nelsen合著的《Raising Self-Reliant Children in a Self-Indulgent World》)一书中提到,影响双方互动交流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将自己的情绪怪罪在别人身上。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你真让我生气/失望……”这样的话。越是对我们亲近的人,我们就越不注重说话的方式。当我们对别人这样说的时候,双方良性沟通的大门就已经关上了。因为没有人愿意为别人的负面的情绪负责。

安东尼罗宾有一个专门讲Happiness的讲座。他认为所谓的幸福与快乐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的东西,任何外界的东西都无法给予我们的感觉。有很多人不快乐是因为他们没有把快乐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不要让别人或者别的事情随便就可以破坏我们的好心情,我们才有能力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才能把快乐的心情——而不是气愤、沮丧的心情传给我们身边的人。

不要再认为某个人让我们很伤心、很生气、很肝肠寸断,那是因为自己在内心里赋予了那个人这样的权利。其实,我们不能控制别人的想法或者做法,但是我们可以决定我们作出什么样的反应,我们可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这个理论听起来有点象阿Q的精神胜利法,但却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我把这些将给女儿听,告诉她要快乐(be happy)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你喜欢和整天笑咪咪的小朋友一起玩呢,还是喜欢和整天气呼呼的小朋友一起玩呢?”她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也许对她来讲太深奥了一点。希望我的话可以象一颗种子一样种在她的心里,等到她长大一些的时候可以在她心里生根发芽。不过她已经学会了用我说的话来监督我了。在我比较严肃的时候她就问我,

“妈妈,今天你高兴吗?”

“高兴呀。”

“那你为什么不笑呢?”

我赶紧把笑容挂在脸上。

No comments: